一些小型封闭区域,比如车内的CO2积聚,可能给乘客带来潜在健康威胁。多年以来,绝大多数车辆空调系统的外部空气吊门均采用了缺口设计,因此还有一些“新鲜”空气可以进入车内。而且即使没有缺口,由于车身的密封性本身相对较差,而且乘客无法关闭送风开关(更低只能调至低速净化模式),因此车内空气问题并非如此严峻。
然而,为了进一步优化空调性能,一些较新款车型已经可以关闭空气循环(或开至Max A/C档位),隔绝外部空气进入车内。目前,这种措施甚至还可以作为一种燃料经济性优化手段,在美国EPA的燃料经济评分中获得加分。无论如何,哪怕仅仅为了乘客的舒适度,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州内,直接隔绝车内空气流通的情况非常常见。
为满足舒适度要求,CO2含量不得超过0.1%
不过,这种做法将给车舱内的空气质量带来显著影响,CO2积聚将影响乘客的呼吸系统健康。正如康奈可(Calsonic Kansei)北美公司高级测试研发经理G.D.Mathur博士在WCX17 – SAE 2017全球汽车年会上的发言中所指出的,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度,车内的CO2浓度不能超过0.1%。按照美国环保署目前的规定,车内的CO2浓度在短时间内(15分钟)的积聚浓度不得超过3%,更大不得超过4%。但事实上,环保署的此项规定是专门针对使用R-744空调系统(CO2为制冷剂)的车型,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判断车辆是否存在CO2制冷剂泄露,而非由乘客呼吸引起的CO2积聚。
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表示,环境中的CO2浓度通常为400 ppm,而为了保证舒适度,车舱内的CO2浓度不应超过环境浓度以上700 ppm,也就是说车内的CO2浓度更高不得超过1100 ppm (0.11%)。
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内的CO2浓度积聚,但汽车行业更多将这种设备用作一种定时措施(比如10到20分钟循环一次)。然而,汽车厂商还需要保证更大循环,从而满足EPA的要求,拿到相应的得分。